2009/12/15

第廿八期兩周一聚:人間‧神話

有人的地方便有鬼神之說, 從小說到大也愛聽到不同地方神話鬼故之說, 但有一共通點是神話或鬼故中, 那些神祇或邪魔, 也有人類的性格, 喜樂哀樂, 貪嗔怨痴: 我國中的佼佼者是《聊齋誌異》

《聊齋誌異》是我國清初的重要文學作品,對當時文言體小說的發展而言,它的出現,可謂功不可沒。由於生活的清貧和科舉的失意,使得作者蒲松齡先生在內心深處凝結了一股鬱悶之氣,於是他藉筆端那千變萬化的鬼狐來渲洩。在此,他揭示社會的陰暗面、科舉制度的骯髒罪惡、官場的腐敗混亂以及人世間的殘酷無情;但很多時候,他卻無法擺脫宣揚因果報應的一廂情願,故事中常有貧者變富、惡人悔過、有情人終成眷屬等老套情節,否則一切都會更美好。

所謂的神話只是人所創造, 對天空世界各樣奇事定一個主宰, 滿足人類的能力上的無助, 而藉著膜拜得到心靈的慰藉, 或是道人向善, 令人明白人世中的百態, 這一直是我對「神話」的定義.
 
至於信仰上的上帝, 作為認識基督的我, 將祂排除在神話之列, 因聖經上曾記載以色列民由摩西帶出紅海後, 摩西上西奈山接受上帝的十誡, 以色列做了隻金牛犢去膜拜, 卻背了領他們分紅海, 賜瑪那等神蹟的耶和華而拜別神. 人的執迷從古到今並無改變. 聖經中述說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, 雖是眼不能見,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,叫人無可推諉。(羅1:20-21) 創造之主不是高高在上, 而是活著每個人心中, 藉著生命經歷的事情, 叫人發現而尋求祂, 親近祂, 重拾一段永恆的關係

1 則留言:

  1. 神話不一定導人向善, 而且要向那一區域出產.

    回覆刪除